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倾情服务“三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凤沂把平凡岗位做得不平凡

    信息发布者:fjlyzpld_74ubpmkm3i5
    2019-08-03 12:43:28    来源:今日头条   转载

    刘凤沂,黑龙江省佳木斯人,1968年8月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农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来到惠州,现任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科员、研究员,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好人等诸多荣誉称号。201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说起“博士”这个名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身着白大褂,整日在实验室里忙来忙去,记录各种数据,写论文做研究。但在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一个常年忙碌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为友,与风雨为伴的女博士刘凤沂。从2008年来到惠州至今,她平均每周下乡不止3次,每年有过半的时间是在乡下,以一腔赤诚坚守在“三农”服务第一线,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托起农民朋友的希望,谱写着农技人壮丽的诗篇。

    倾情服务“三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凤沂把平凡岗位做得不平凡刘凤沂到农村调研

    传经送宝

    每年举办各类培训100多场

    7月酷暑伏天,在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凯联菜场,刘凤沂满头大汗穿梭于茂密的玉米地,不时翻开玉米叶片仔细查看着。

    “看,它额部有黄白色倒‘Y’形纹,腹部第8节褐色毛瘤呈正方形排列……很明显是一条6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很快就将化蛹为成虫。”刘凤沂掰开一个苞米丫子,指着根部蠕动的小虫对记者说。

    草地贪夜蛾是外来物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今年1月在我国云南首次发现,4月底,在我市龙门县一甜玉米种植区监测到其入侵危害,随后在全市多个县区均有发现。

    “这种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突发危害重等特点,最易危害玉米、甘蔗等,可造成农作物减产20%~70%。”刘凤沂忧心地说。为做好防治工作,她第一时间深入庄稼地,并查阅相关资料,做好PPT课件,赴全市各地为农民朋友开展防治培训。

    “成虫可采取黑光灯、性信息素等诱杀方法,幼虫可采用虫螨腈、甲维盐、氟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和喷施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化学或生物防治……”今年7月5日,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党员学习室,种植户和乡村农技人员聚集在一起,聆听刘凤沂讲解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要点。

    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农业科技工作者,刘凤沂心系广大农民,时刻为他们提供最新的技术和最优的服务。她通过开办培训班、田间课堂、手机课堂等途径,把病虫害发生与治理、肥水管理、栽培技术等农业科技传授给农民,每年举办各类培训100多场,培训农民近万人次。

    近年来,她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朋友建立多个“农业科技微信群”,时常发送农事管理、病虫害预报等短视频或PPT课件,及时指导田间生产。

    刘凤沂把农业技术培训当作农技推广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遗余力传经送宝,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点赞。“地头讲课,现场开‘药方’,这样实用而有效果的培训最受菜农欢迎了。”陈江街道一菜场负责人杜先生说,她的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在大家眼里,这个刘博士非常实在,不但技术好,人也非常好,没一点架子。

    倾情服务“三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凤沂把平凡岗位做得不平凡

    刘凤沂在实验室认真工作

    解疑释惑

    每年挽回各种农作物损失30多万吨

    农作物种植经验很重要,技术更重要。在刘凤沂看来,要做合格的农技人员,首先就要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农作物的各种“疑难杂症”。

    2017年,惠城区马安镇部分农田的晚季稻出现稻株矮缩、不抽穗或仅抽包颈穗等情况,稻农们使尽各种招数也无济于事,产量大为缩水,有的甚至颗粒无收。

    “耕了几十年田,还没见过这种情况。”“播种、育秧、施肥及用水都和以前没区别,这次怎么会这样?”稻农们百思不得其解。“肯定是种子出了问题!”看到其他稻田一片金黄,稻谷沉甸甸弯下了头,议论纷纷的稻农大部分声音指向了谷种问题,有的还跑去种子公司要求赔偿损失。

    “当时来到稻田查看后,初步判断不是种子问题,应该是一种病害。”刘凤沂说。她答应稻农,一定会给出科学解释,并尽快解决这道“难题”。经多次取样研究,连续观察稻株成长状况,确定这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远距离迁移的白背飞虱持久性传播引起。由于在水稻各生长期都可感病受害,因此流行扩散快、监测防控难,稻农对此往往一筹莫展。

    “抓好秧苗期的‘健身’防病是防控黑条矮缩病传毒侵染的关键办法。”每到水稻育秧期间,刘凤沂就天天忙碌于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稻农施“送嫁肥”、洒“送嫁药”,“秧苗要平衡施肥,防止过嫩过绿而容易招诱飞虱传毒,抛秧之前一定要除虫,做到不带病毒下田。”每到一处,她都不断叮嘱稻农。在刘凤沂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市得到了有效遏制。

    对于刘凤沂来说,解决农作物“疑难杂症”成了家常便饭。不管是现场“把脉”,还是“网络”诊断,刘凤沂总是及时为农户解疑释惑。每年,她指导全市300多万亩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种植,解决生产疑难杂症上千条,挽回作物损失30多万吨。

    倾情服务“三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凤沂把平凡岗位做得不平凡

    刘凤沂在实验室认真工作

    研用结合

    引进推广重大农业技术30余项

    刘凤沂说,“广袤田野到处都是学问,只有走进田间地头才知道农民朋友真正需要什么。”虽然主攻的是农药学,但由于工作需要,她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业务也深有研究,并成了行家里手。

    作为博士,刘凤沂在相关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技术成果取得了显著效益。

    11年来,她主持部、省、市农业科研及推广项目10余项,获省、市农业技术推广奖7项,科技进步奖3项;主笔惠州市农业地方标准“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和“生姜生产技术规程”2个,并致力于推广各类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效促进了我市“三品一标”工作,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和《昆虫知识》《农药》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同时,她引进推广广东省农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科研成果“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抗药性综合治理技术”“稻——菜轮作模式下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高效药剂灭除红火蚁技术”等30多项,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年推广面积上千万亩次,新增利润超亿元。其中“水稻两迁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蔬菜农药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自主研究技术成果在全市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推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覆盖率达100%,生态效益显著。

    一腔赤诚

    源自于最初的“农门”情结

    刘凤沂自小在东北农村长大,广阔的农村天地赋予了她知农爱农为农的先天“基因”。“以前条件并不好,很难吃上面条、米饭,经常用东北旱玉米和南瓜代替主食。”她说,在很小的时候,想为农业发展做点什么的想法就在脑袋里萌芽了。

    1988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并暗暗下定决心,要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朋友实现优质高产。为了更好地实现这样的愿望,她后来又攻读了硕士、博士,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科学理论知识。

    2008年博士毕业后,刘凤沂来到惠州,成为一名农技人员。

    “刚来惠州那段时间,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每天都呆在菜地、稻田、果园做病虫调查、了解生产实际,向同事、基层农技人员甚至农民朋友请教。”刘凤沂说,下乡回来后,还要忙着整理资料、消化吸收。

    因为忙于工作,女儿经常一个人在家。“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妈妈,我想睡觉了。”有时晚上要加班,刚出门,女儿就不停打电话给她。刘凤沂总是在电话里安慰孩子一番,就来到办公室或实验室,等深夜回家的时候,发现房里的灯全开着,而女儿在沙发上睡着了。

    “感觉自己是个很不称职的母亲,孩子读高中的时候,每到周末,别人都有家长去接,而我几乎就没接过她,哪怕寒暑假也是她独自回来。”说起这些,刘凤沂眼眶有点湿润,这也是她感到最为愧疚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孩子的独立能力特别强。

    “妈,你根本就没把我当女儿养。”现在女儿长大了还不时会这样说,嘴上虽然有点“埋怨”,但内心充满自豪。

    刘凤沂工作中特别能吃苦,有韧劲。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但只要有工作任务,哪怕是农民朋友的一个电话,她都坚持下乡,有时在单位没有公车的情况下,还主动自己开车前往。

    今年上半年,在准备去一家茶园开展技术培训的时候,刘凤沂左脚崴伤了。“脚伤得怎么样,还去不去,实在不行就下次再去吧!”心疼的同事问道。“去,已经约好了,农户都在等呢!”她毫不犹豫地说。就这样,一蹶一拐的她硬是在同事搀扶下完成了这次培训,而回到家,左脚连鞋子都穿不进,一个星期都是红肿的。

    田间小路并不好走,刘凤沂经常掉沟里,弄得一身泥,甚至受伤。就在今年6月底,去北京参加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前夕,她还在下乡途中摔伤了左胳膊……

    但为了泥土的芬芳,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她义不容辞挑起了重担,以大地为纸,用汗水调色,描绘出春夏秋冬绚丽的色彩,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